姚安县人民法院光禄中心人民法庭位于县城北部光禄镇,距离县城12公里,法庭负责光禄镇、左门乡和栋川镇的部分村委会共18个村的案件立案、送达和审理。现光禄中心人民法庭审判办公楼占地2.2亩,建筑面积570平方米,设立巡回旅游法庭、诉讼服务站、法官工作室等。
近年来,光禄中心人民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以“无讼创建、以案释法、普法宣传、梅葛调解”等为抓手,积极发挥司法职能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加强诉源治理,切实发挥“小”法庭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大“治”慧的作用,为姚安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全面建设推进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主动融入,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是“党政引领+防线共建”,提升多元共治意识。主动融入乡镇党委领导下的诉源治理格局,建立纵向直通“乡镇党委-村(社区)-网格”、横向连通乡镇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等职能部门的多元解纷工作体系。积极参与全县普法强基专项普法工作,做好辖区内普法宣传、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在辖区开展“无讼村(社区)”创建工作,助推基层社会治理从“化讼止争“向“少讼无讼”转变。搭建以调解为主的分层过滤模式,推动防控工作向纠纷源头防控延伸,实现大部分的矛盾纠纷在诉讼外化解,辖区诉讼案件呈逐年下降趋势,2022年新收案件数量同比下降15%。
二是延伸服务,筑牢多元解纷司法服务点。以无讼创建为切入点,推进全县“三员三进五创融合”工作,实行法官挂包联系(村)社区制度,在辖区各村(社区)设立指导基层调解组织联系点、巡回办案点、法官工作室,法官定期到服务站点开展便民服务,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具体问题。
三是加强平台运用,切实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在线对接基层调解力量,定期对入驻的司法联络员开展平台应用业务培训,截止目前,辖区内已入驻平台29家基层治理单位和29个司法联络员,做到解纷力量全覆盖,通过平台委派基层治理单位诉前在线化解纠纷53件(次),调解成功34件(次),调解成功率得到明显提升。
二、内外联动,打造多元解纷共同体
一是建立风险评估工作机制。开展诉前风险评估,向当事人释明、知悉诉讼风险,引导其选择非诉讼解纷途径,让“诉讼并非最佳解纷模式”观念深入人心。
二是做实判后答疑及跟踪回访。针对群众矛盾较大的离婚、赡养、相邻权等纠纷,判决后第一时间与乡镇、村委会对接,并适时开展跟踪回访,有效提升服判息诉率。定期将近期辖区民事纠纷特征、审判案件中信访苗头和不稳定因素向乡镇党委汇报,为乡镇依法行政建言献策。
三是“群众参与+多维保障”,提高矛盾化解效能。坚持依靠群众参与,打造“梅葛调解”品牌,全力配合支持全县“梅葛宣传团”开展普法宣传、矛盾调解等工作;构建“网格员+调解”、“乡贤+调解”等特邀调解新模式,建立“特邀调解+调解前置”机制,搭建“非诉调解+司法确认”平台,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提供有力保障。2022年,通过特邀调解员诉前调解成功37件。
四是按照“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的原则,采取个案指导与集中培训的方式,定期对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进行指导培训,打通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努力推动形成诉讼支持非诉解纷,非诉解纷组织协办诉讼事务的新型多元解纷协调机制。
三、普法强基,营造浓厚知法守法氛围
一是党建引领,将“党小组建在庭上”。围绕县法院“诉讼服务看行动、荷城法官别样红”司法品牌,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变“被动解纷”为“主动服务”,组建法庭党员志愿服务队,结合二月八龙华会、花灯展演、赶集等节日,上街道、进学校开展普法宣传。“以百名法官进企业”为契机,定期走访辖区的企业,为企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二是巡回审判,让司法服务零距离。在法庭设立光禄镇生态环境资源巡回审判点,引导、培育和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在辖区村(社区)、司法所设立巡回审判点,在田间地头开展巡回审理,以案说法,全力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近三年来,法庭共巡回审理案件240件,巡回审理率达91.63%。
三是针对辖区乡镇彝族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以及多民族聚居的特点,创新法治宣传模式送法下乡,通过“莲花落”、“姚安花灯”、“坝子腔”、“小邑拉花”等民间喜闻乐见和通俗易懂的形式,宣讲法律政策,使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法律知识。
四是结合旅游巡回法庭职能开展普法宣传,全面为乡村振兴“五面红旗”保驾护航,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化解旅游纠纷,在景区设立旅游巡回法庭巡回审判点,定期到景区开展普法宣传,使景区经营者成为法律明白人,截止目前,法庭无涉旅纠纷进入诉讼程序。
通过“诉源治理预防一批、多元调解解决一批、无讼创建引导一批”,辖区乡镇的诉源治理工作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司法推动、社会协同、多元参与、法治保障”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格局,为推动和服务姚安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