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更快,平时年轻人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老人,因此老年人时常会感到孤独,于是部分老年人会将情感寄托在网络,以此寻求一丝心理安慰,但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好与坏仅在一念之间。
基本案情:62岁的席某在外打工期间,通过微信认识了59岁的梁某,聊天成为朋友。2018年8月,席某向梁某转账34800 元。后席某以梁某拒不归还借款为由,向法院起诉。审理中梁某辩称,席某起诉的不是事实,自己被骗进传销,银行卡、户口册、手机都被没收了。席某转的钱,转到了哪里自己不清楚,也没有用过。自己与席某是通过微信认识的朋友,搞传销的叫拉朋友投钱,就拉了席某,后来席某想和梁某谈男女朋友,便给其买了礼物并给了2000元现金。
法院判决:席某针对本案,提交了证人证言和银行转账记录。经审查认为,席某提交的证人证言属于单方制作,由于证人均未出庭作证,并且席某当庭陈述中,既不能完整表述全部证人的姓名,也明确表示不知道四位证人具体是东北哪里人,故无法审查证人证言的真实性以及借款事实是否客观存在。另外,席某虽提交了银行转账记录,但因席某与梁某之间存在特殊感情关系,席某又不能提供其他证据加以佐证转账性质,因此不足以认定双方借贷关系成立。由于席某未提交转账确属借贷关系的相关证据,属于举证不能,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故驳回了席某的诉讼请求。但鉴于梁某表示自愿归还席某诉讼请求之外的 2000 元,属于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不违反法律规定。
法官寄语: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逐渐成为社会常态,但老年人的情感诉求不应被漠视,安度晚年并非只是物质上的满足,还应当有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由于现实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老年人的孤独与寂寞并不能让子女抛弃现实因素回到父母身边。为满足情感需求,于是一些老年人尝试通过网络寻找一个聊得来的“朋友”,并对这个能陪伴自己的人投入大量的精力、物力与情感。网上交友感情虽美好,可是陷阱也不少,还需谨慎对待,细细甄别。此外,在追求感情的同时,请务必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对涉及个人利益的事情,轻口头约定,重书面痕迹,平时也要提高防范意识。